人体科学与医学科普基地(成都大学人体馆)
成大首页 | 设为首页 | 加入收藏

抑郁症会“传染”?科学家揭秘抑郁情绪的“秘密通道”!

来源: 浏览数: 【收藏】 【打印】 【关闭】

抑郁症会“传染”?科学家揭秘抑郁情绪的“秘密通道”!

近年来,抑郁症的发病率持续攀升,成为困扰现代社会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。除了已知的压力、遗传等因素,一项发表于顶级期刊《转化精神病学》(Translational Psychiatry) 的研究,为我们揭示了抑郁症传播的惊人机制——抑郁症竟然可以像传染病一样在人群中传播!

这项由海军军医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开展的研究,利用三种小鼠模型(应激交叉模型、同居诱导模型和非接触诱导模型)深入探索了抑郁症“传染”的奥秘。

令人意外的发现:压力并非直接“传染”的罪魁祸首!

研究人员首先建立了“应激交叉模型”,将遭受慢性不可预测轻度应激(CUMS)的小鼠(“示范鼠”)与正常小鼠(“观察鼠”)同居。结果发现,“观察鼠”并没有因为与“示范鼠”同居而出现应激反应,甚至“示范鼠”的绝望行为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!这表明,单纯的压力并不会直接“传染”给健康个体。

抑郁症的“传染”:同居实验揭示真相!

接下来,研究人员设计了“同居诱导模型”。他们将经历CUMS并表现出抑郁样行为的“示范鼠”与正常小鼠同居。这次,结果发生了变化——与抑郁小鼠同居的正常小鼠也出现了抑郁样行为,如蔗糖偏好降低、悬尾实验中不动时间增加,以及皮质酮水平升高。这说明,抑郁症本身,而非单纯的压力,才是导致“传染”的关键因素!

“秘密通道”:并非眼见为实,而是“闻”到!

为了进一步探究抑郁症“传染”的途径,研究人员又设计了“非接触诱导模型”,分别测试了视觉和嗅觉通路的影响。结果显示,即使在有视觉和听觉接触但没有直接身体接触的情况下,“观察鼠”并没有表现出抑郁样行为。然而,当“观察鼠”生活在与抑郁小鼠相同的环境(使用抑郁小鼠的垫料)中时,它们的蔗糖偏好显著降低,表现出抑郁样行为,而应激水平并没有升高!

这表明,抑郁症的“传染”很可能并非通过视觉或听觉信息传播,而是通过物质介导,例如通过气味或粪便等途径传递某种“信号”,从而影响健康个体的行为和生理状态。这就像某种“看不见的链条”,将抑郁情绪传递开来。这项研究也提出了一个令人振奋的可能性:我们或许可以通过改变环境(例如改善居住环境的卫生状况),来阻止抑郁情绪的“传染”。

结语:预防与治疗新方向

这项研究重要的是,它区分了压力和抑郁症在“传染”过程中的不同作用。单纯的压力不会直接“传染”,而抑郁症本身则可以通过某种物质途径传播。 这为我们理解抑郁症的发病机制提供了全新的视角,也为预防和治疗抑郁症提供了新的方向。

未来研究可以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:

  • 寻找“传染因子”: 是什么物质或信号导致了抑郁症的“传染”?是某种特定的气味分子?还是肠道菌群的变化?深入研究这些“传染因子”至关重要。

  • 阐明神经机制: 抑郁症“传染”是如何影响大脑神经元的活动?哪些脑区参与了这一过程?这些问题的解答有助于开发更有效的治疗方法。

  • 开发干预策略: 基于这项研究,我们可以探索一些新的干预策略,例如改善居住环境、调控肠道菌群等,以预防抑郁症的“传染”和发生。

  • 探索个体差异: 并非所有个体都容易受到抑郁症“传染”的影响,个体间的易感性差异是什么?这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解答。

这项研究虽然是在小鼠模型上进行的,但其结果为人类抑郁症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启示。 在未来,我们或许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、非药物的干预措施,例如改善社交环境,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,来有效地预防和缓解抑郁症。 这将为构建一个更加健康和谐的社会贡献力量。 论文链接:https://doi.org/10.1038/s41398-024-03124-2



版权所有 (C)2017-2021  人体科学与医学科普基地  All Rights Reserved.
 地址:龙泉驿成洛大道成都大学医学院  Tel: 028-84616301
 E-mail: support@cdurtg.com 流量统计: